當前位置:首頁>新聞中心
機制砂是用巖石經(jīng)破碎、篩分而得,其粒徑小于4.75mm,其中75μm以下顆粒劃入石粉范圍。
(1)機制砂顆粒由于具有棱角、形狀不規(guī)則,含有不少針片狀顆粒。機制砂顆粒相互咬合,流動阻力大,因而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較差,易產(chǎn)生離析,但機制砂中通常含有石粉可以部分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。機制砂顆粒間的咬合作用能夠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和抗拉強度,對混凝土的變形有限制作用。

(2)機制砂表面較粗糙,試驗所用的機制砂粗糙度基本在17.0~21.1s,而河砂的粗糙度為14.8~15.5s。機制砂粗糙的表面增加顆粒流動阻力而對工作性產(chǎn)生不利影響,但也增加了集料與水泥漿之間的粘結(jié)強度。同時粗糙的表面會增加吸水率,如水布婭機制砂的飽和面干吸水率為1.8%,廟山河砂的飽和面干吸水率為1.0%,較大的吸水率影響中低強度混凝土的抗凍性能,可以采用引氣劑提高抗凍性能。
(3)通常在同一工地,機制砂與碎石是同一種母巖制成,熱學性能一致,對大體積混凝土技術(shù)效果尤為顯著。

(4)機制砂級配不良,通常是兩頭多中間少,即粗顆粒(2.36mm以上)和細顆粒(0.15mm以下)較多,但中間顆粒(尤其是1.18-0.3mm之間)較少,配制的混凝土易于離析泌水,對混凝土強度也有不利影響。
(5)機制砂中通常含有石粉,石粉可以完善集料的級配,起到潤滑作用和填充作用,改善混凝土工作性,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,提高強度和抗?jié)B性能。石粉也增加了拌和物中固體粒子的總體比表面積,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,減弱離析泌水;在工作性良好的情況下,總體比表面積的增加也增加了對用水量的需求。
